城市站点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重庆 | 武汉 | 长沙 | 天津 | 西安 | 成都 | 杭州 | 苏州 | 南京 | 东莞 | 贵阳 | 南昌 |

一部鲜活可信的“拓荒牛”奋斗史

【发布者 : 张强】

【浏览量 : 260368】

【Time : 2022 / 08 / 13】

一部鲜活可信的“拓荒牛”奋斗史

——读文学作品《深圳样本》

改革与创新网讯(何靖铭 报道)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我欣喜地读到《深圳样本》(清华大学2020年8月1版),随着故事从南海边的小渔村讲起,一部深圳成长史,同时也是“拓荒牛”的奋斗史,便徐徐展开,引人入胜,让人热血沸腾。

戴吾三、彭庆元、李从文等九名书写者,大多都是来深圳,还有前海的创业者,不少有教授、博士头衔,而且还有深圳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作者年龄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每个年代都有,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深圳奋斗了十几、二十几年的深圳新移民,这个高智群体秉承深圳“拓荒牛”的精神,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当他们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热土,回顾自己过往岁月,十分感念和感恩于这片热土的厚待,于是拿起笔来,抒写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采写当年特区的决策者及见证者。尤其是任正非、梁光伟、杨洪祥、王增洲、汪力群、聂进良这些当年脱下军装,率先在深圳这片贫脊之地开拓的中国基建工程兵,摸爬滚打市场几十年,终于成为深圳商界“标杆”的传奇人物。罗亚平、谭泽先也采写到打工妹、“90”后来深圳,来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故事。丰富鲜活的素材,经过他们的笔耕组合,成就了这部由《潮起南海》《赶海逐浪》《湾区潮涌》三部分组成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每一节都有故事,都有代表人物,都有细节,都有现场感和历史感的交叉呈现,文章读起来,如散文诗般的隽永,也有演讲稿般的铿锵,报告文学的客观真实性和文学性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是一部新时代大海潮声合奏的交响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习仲勋、吴南生等主政粤省的领导,向中央提出把深圳建设成外贸加工出口区的设想,被邓小平、谷牧同志所采纳,小平同志大胆地提出,把深圳打造成经济特区,中央给政策,自己想办法筹资金,并勉励特区人民敢为人先,大胆尝试。正是有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有了这一顶层设计,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才大刀阔斧地规划深圳特区的建设。于是,才有了深圳40年建设发展中的众多“拓荒牛”,他们是吴南生、梁湘、袁庚、李灏、厉有为等等,也有外来劳务工群体,打工妹代表王馨,女企业家周群飞、打工文学代表人物安子、义工丛飞等等,可谓群星闪烁,照亮南国的天空。这一个群体,后来被美术家用雕塑作品凝固在街道上,成为记录深圳成长的样本,也让世人很直观地解读出这些平凡人物是创造经济特区辉煌的中坚力量。

《深圳样本》文字和历史照片交相辉映,再现了当年几代“拓荒牛”在深圳改天换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深圳传奇的历程。郑中健、何煌友等已故本土摄影艺术家;陈宗浩、杨洪祥、周顺斌等新一代新闻摄影家、艺术摄影大师的作品给这本书籍加分不少。

其次,每章每节里点面结合,事件与人物,时代背景与重大决策,重大项目与重要人物相统一,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近几年,写乡村振兴、寻找乡愁、家庭往事的非虚构文学作品,颇为红火,很贴近读者对深度阅读新闻事件与故事的兴趣,这次推出的《深圳样本》,虽然是讲一座城市40年成长的历史,也是几代“拓荒牛”的奋斗故事,本书作者大多都是深圳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奋斗者,尽管他们严谨的理论思维,加上在构思上的新颖设计,以点面结合的结构,加上亲身参与特区经济建设的过程,全书文章生动而显得有血有肉,有灵有魂。讲华为如何从“巨大中华”四强中崛起,成长为世界500强世界通信行业的霸主,把任正非、梁光伟以及他们身边的几个得力助手的故事,择最感人的细节,最惊心动魄的事件讲出来,通过掌门人或企业得力干将的故事,人们读懂了华为、读懂了华强,也读懂了深圳四十年筚路蓝缕,创造的辉煌的艰难历程。《湾区潮涌》中《仰望星空大湾区》最后一节同样写得有灵有肉,尤其是前海管理局第一任局长郑宏杰发现总书记的鞋,在前海泥泞的滩头,落下一层层灰尘,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直播节目直接引用。

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只讲故事,而缺乏思想力、政论性介入的框限。深圳是一座创新引领的城市,这一思维也影响了本书每一位作者,他们敢于大胆地把思想力与政论性引入文本,每一节都有对某一重大事件,某一重大决策,某一重大工程作适度的时代背景的交待,也有对围绕“三来一补”“特区不特”“深圳是否已经被抛弃”以及孙志刚事件的思考等等思想探讨、观点交锋,抑或在传统纸媒、新媒体上,还是在市井闲话、高校讲坛上,深圳的决策者和媒体人,不回避,直面问题。文中这些事关深圳如何发展,怎么发展的重大话题与争议,都有一定的篇幅和文字,作了理论性的阐述与梳理,也是要言不烦,脉络清晰,释疑解惑。

如果要说不足的话,这部书部分章节有些理性过重,文学形象性有所遮蔽。

来源:郴州日报数字版

原标题:一部鲜活可信的“拓荒牛”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