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重庆 | 武汉 | 长沙 | 天津 | 西安 | 成都 | 杭州 | 苏州 | 南京 | 东莞 | 贵阳 | 南昌 |

少室山武术学校“五一”旅游黄金周吹响集结号

【发布者 : admin】

【浏览量 : 10047】

【Time : 2025 / 04 / 28】

               ------登封市研学基地隆重揭牌 少室山武术学校“五一”旅游黄金周吹响集结号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4月27日(农历乙巳年三月三十)上午十点多钟,由登封市教育局批准的少室山武术学校研学基地隆重揭牌,该基地依托古兵器博物馆、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三地同时揭牌。

    登封市少室山武术学校,其前身是海营武馆,随着规模的增大更名为棋盘山武校,2010年乔迁少室山下,更名为登封市少室山武术学校。

    几十年来,王海营(法名释恒鹰)带领少室山武术学校奔波于国外的许多个国家,每当看到流落在海外的中国字画和国宝,他都倾其所有把本属于自己祖国的国宝带回大陆,也正有了他这种博大爱国情怀,才有了文化艺术博物馆和古兵器博物馆大半展品的精美展现,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镜头之一:古兵器博物馆,彰显了大国工匠精神,是华夏先祖智慧的体现

    中国古代冷兵器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石制兵器从人类制作劳动工具石斧、石刀等就开始了,经历了大约五六十万年。青铜兵器的制作可追溯到夏朝,一直延续的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兵器制作于春秋末期,盛行于战国后至火器发明。中国古代兵器的制作从青铜器时代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冶金技术的进步,形成了“十八般兵器”。不同年代的枪、刀、剑、戟、斧、钺、钩、叉、戈、鞭、矛、锏等一件件古兵器的陈列,仿佛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遥远的“家国情怀”动人画面。

    嵩山地处天地之中,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这里不仅留下来厚重的古代军事文化,也留下来众多珍贵的古代兵器。为让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兵器文化,特将始于夏朝的古代兵器二千余件陈列在少室山武术学校的古兵器博物馆内,并邀请河南省政法委书记弋振立,原嵩山文化研究会会长段玉山和少室山武术学校支部书记兼校长王贯雄揭牌。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再现古兵器博物馆,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镜头之二: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黄土地上沉重的记忆,凝聚着先民们心血与汗水

   农耕文化,承载着世代先民的心血与汗水,是连接自然与社会发展的纽带。从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到精耕细作的农耕技艺,从简单农具的发明,到灌溉系统的构建,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先民们的智慧结晶。由登封市少室山武术学校精心打造的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收集了各类古代传统农具、生活器具,让您近距离触摸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聆听黄土地里的沉重的呐喊。

春种夏耘汗湿土,为得秋收和冬藏。

    由王海营家乡登封市大金店镇王山村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学洪、登封市老干部王颍怀、贺中榜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揭牌。

镜头之三: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让收藏在馆里的文物灵动起来

    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位于登封市嵩山少室山南麓,展品陈列涵盖:青铜器、陶器、玉器、书画、佛教典籍等八大类别,馆内陈列有吴昌硕、虚谷、陈鸿涛等著名书画大家和郭伊滨、李云飞、杜学斌、时昌锋、欧阳中石、许广丽、钟武红、舞风、赵星顺、田战峰等当代书画名家的精品,其中镇馆之宝为距今2000多年前东汉时期的《贝叶真经》,系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赠予的佛教典籍珍本,在全球现存不到十四部经书的状态下,释恒鹰大师在英国一次性结缘八部,后在2015年正月十六,伊丽莎白女王委托妹妹在牛津街《魔界》总部将最后半部《贝叶真经》移交到释恒鹰大师手中,印证了丝绸之路文明互鉴,承载着文物归家的民族情感。

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与少室山武术学校相邻而居,遥相辉映,在嵩山圣竹林寺原址陈列,与古兵器博物馆、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形成“文物回归,武学传承和农耕智慧”三足鼎立格局,正如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教书育人的丰厚资源,让学生在底蕴深厚的课程教材中,在参观名胜古迹的亲身体验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释恒鹰大师为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揭牌。

    人间最美四月天。随着“五一”假期的来临,登封市少室山武术学校研学基地的揭牌,为今年旅游黄金周吹响了集结号。不仅让沉睡的文明瑰宝重换生机,更让中国精神成为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文:武中飞 图:毕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