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
平凡筑圣山 丹心传文脉——记具茨山黄帝文化奠基者寇清林

时间:2025-11-03

阅读:1028

编辑:admin

文本标签:

在中华文明的精神圣殿新郑具茨山,有一座由信念与汗水浇筑的“丰碑”,它不属于王侯将相,而属于一位名叫寇清林的普通山民。这位56岁的转沟脑村汉子,用四十年光阴,以山为纸、以汗为墨,在黄帝文化传承的长卷上,写下了“平凡而伟大”的注脚。

追随先贤,踏上弘道征途

四十年前的具茨山,藏于深闺人未识。当代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创始人赵国鼎先贤为唤醒这片圣土奔走呼号时,寇清林成为了他最坚实的后盾。从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到质量总监、建材运输总负责,千钧重担压肩,他却以“护文脉如护生命”的执着,让蓝图一步步落地为中天轩辕阁的巍然身姿。

筚路蓝缕,镌刻奋斗印记

悬崖边的险路是建材运输的“生命线”,寇清林驾驶卡车,在泥泞与坚冰中与死神博弈,只为工地上准时响起的锤音;“猫耳洞”里的风霜是青春的勋章,他与伙伴们啃硬干粮、饮山泉水,用守夜的灯火点亮文明复兴的微光;没有机械就用双手,铁锹凿出平地,钢钎劈开顽石,中天阁的每一块砖瓦,都浸透着他与团队的血汗。

功在千秋,守护文脉长青

建设之余,他带领队伍栽种下新郑育林专家陈留库捐赠的万棵柏树,如今柏林苍翠,成了具茨山的绿色卫士。河南省副省长秦科才紧握他的手点赞,韩国华侨佛心道林允华大师为他动容——这份认可,源于他对文化的赤诚。

薪火相传,铸就精神脊梁

今日的具茨山,已是全球华人寻根圣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匾熠熠生辉。而寇清林,早已将自己融入这片土地:华发映柏林,身影伴石阶,成为具茨山灵魂的一部分。

他不是聚光灯下的明星,却是文明传承的脊梁。正是无数个如寇清林般的“铺路石”,让黄帝文化的根脉在具茨山扎得更深,让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照亮千秋万代。

联合发布单位:

河南省黄帝故里基金会宣传部

趙国鼎先贤故居国鼎书院新闻部

河南省新郑市风后岭、青岗庙、驮窑、转沟脑、毛园行政村委会联合新闻部

河南省寇姓文化研究会

世界华人寇姓文化历史联谊研究会

中国新郑具茨山中天轩辕阁拜祖大典组委会秘书处

(通讯员: 寇旭东 寇玉 李成民 白冠杰 刘志周 趙留献)

返回
相关新闻
改革与创新杂志社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工业区523栋7楼18室
粤ICP备2021012006号
手 机:13714988899
邮 箱:sz137170895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