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由中国地名学会主办的“淮扬名酒——梅兰春品牌影响力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作为特色食品与地名经济圆桌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行业专家、文化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梅兰春酒的历史文化、工艺特色与品牌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梅兰春酒作为中国芝麻香型白酒的开创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无愧于“淮扬名酒”之美誉。
中国地名学会会长王胜三、执行会长兼代理秘书长陈士国出席研讨会,并邀请原国家质检总局总检验师项玉章、中央军委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赵天民、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专职董事马元林、清华大学经济学者顾常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专职副会长郭玉金以及多位专家参与研讨,梅兰春酒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秀兰、泰州市委原副秘书长姜文湘等来自泰州方面的代表参加会议。活动全程由中央编办原司长唐进主持。
陈士国介绍了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的有关部署以及中国地名学会《地标产业赋能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8年)》的推进情况,并就泰州梅兰春酒作为地标产业典型代表所蕴含的品牌价值给予高度肯定。刘秀兰回顾了企业发展历程,且对中国地名学会正在实施的赋能计划提出对接意愿。中国副食品流通学会酒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沈重武讲述了芝麻香型酒研发的传奇故事,以及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先生与梅兰春酒的深厚渊源。北京泰州商会党支部书记姚桂山则解析了梅兰春三香融合工艺与淮扬味觉美学的内在联系,梳理了淮扬地区酒礼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淮扬菜系用酒场景的当代演变。
与会专家为梅兰春品牌影响力提升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强化梅兰春作为淮扬文化载体的品牌叙事。会议从历史渊源、独特工艺、当代价值等层面对梅兰春酒的品牌价值进行了系统挖掘。
其一,底蕴深厚,地名文化与品牌基因的交融。梅兰春酒与淮扬文化、泰州地域存在着深层次、多维度的内在联结。其品牌命名巧妙融合了泰州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精神与地域文化标识,“梅兰春”三字本身即成为独特的人文符号。历史脉络清晰显示,梅兰春酒的前身在明清时期便作为泰州早茶的佐餐佳酿,其酿造史更可追溯至宋代闻名全国的“雪醅酒”及清代跻身天下名酒之列的“枯陈酒”,酒脉传承千年,深植于淮扬文化核心区。
其二,技艺卓绝,开创中国白酒第五大香型。梅兰春酒最突出的技术贡献在于开创并确立了中国白酒的“芝麻香型”。资料显示,1982年,梅兰春酒经专家鉴评,因其具有独特的“焙炒芝麻的典型香气”及特色工艺,被正式鉴定为芝麻香型,由此改写了中国白酒长期只有浓、清、酱、米四大香型的历史。至2005年,芝麻香型被中国白酒专业协会正式确立为独立香型,梅兰春酒成为该香型的标准制定者。其工艺采用“四高一长”古法,融合浓、酱、清三大香型工艺精髓,形成了独特风格。
其三,价值彰显,跨界创新进军全球高端酒市场。梅兰春酒的卓越品质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包括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人民大会堂指定用酒等,更赢得了国际高端品牌的青睐。据悉,梅兰春酒与爱马仕家族的跨界合作已进入实施阶段,双方计划共同推出联名酒款,进军全球高端酒市场。这一合作充分印证了梅兰春酒所具有的奢侈品潜质与国际竞争力,为其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打开了广阔空间。
会议期间,中国地名学会与泰州市梅兰春酒厂有限公司签署了《地标产业赋能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解码梅兰春酒背后的地名文化,深化其与淮扬饮食文化的互鉴研究,整合产业资源,系统构建梅兰春作为淮扬文化名片的品牌叙事体系,为其注入更持久的文化生命力。
中国地名学会会长王胜三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挖掘并提升像梅兰春酒这样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工艺品质的地标品牌价值,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梅兰春酒作为“淮扬名酒”这一共识的确立,标志着其品牌建设进入了依托地名经济与文化赋能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