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伯祥
目 录
(共计45万字、五个篇章、30节、30篇文章)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新征程,书写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必须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好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在解难题、促发展中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第一章(12万字)
千年梦想
——摆脱贫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抉择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是拥有十四亿多人口、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平衡,长期饱受贫困问题困扰。中国的贫困规模之大、贫困分布之广、贫困程度之深世所罕见,贫困治理难度超乎想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减贫是世界难题、千年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使命。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摆脱贫困,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时不我待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空前、影响深远的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数百万党员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奋力拼搏,书写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篇章。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中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史诗,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光耀历史的千秋伟业。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第一节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最现实最生动的伟大实践
第二节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壮丽的中国故事
第三节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思政课最鲜活的教科书
第四节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最现实最生动的党史
教科书
第五节 千年梦想成现实·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深刻启示
第六节 接续奋斗乡村振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新篇章
第二章(9万字)
人民至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理论的丰富发展,彰显了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赤子之心,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在这幅复兴长卷中写下新的绚丽篇章,让中华民族彻底告别绝对贫困,让千年小康梦想照进现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习近平始终把人民的梦想作为自己的梦想。“千万要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习近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着他对人民的挚爱。他说,“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揽全局、应变局、开新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牢记初心使命、共同团结奋斗,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使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续写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分量越来越重,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壮大着国际上正义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在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直面新时代的新目标新问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第一节 从新年贺词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第二节 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
第三节 从新年贺词和新春美好祝福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的深情牵挂
第四节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
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第五节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
幸福就是党的事业
第六节 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乡村振兴塑形铸魂的
宝贵精神财富
第三章(7万字)
绿水青山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生产力理论,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高度契合了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和要求,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科学指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经济增长含“绿”量持续攀升。这一重要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思路、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在领导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旗帜鲜明提出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提炼升华精准扶贫的实践成果,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成为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的精彩篇章,处处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
第一节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闪耀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
第二节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让“两山理论”在新时代展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第三节 做好“土特产”大文章让“两山理论”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第四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展现出实践的伟力
第五节 “千万工程”引领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惠及亿万人民,产生了深远的世界影响
第六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甘南实践
第四章(8万字)
乡村振兴
——进一步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农村根基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中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指出,城镇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不仅城镇要好,乡村也要好,乡村城镇一样好。全面小康之后还要现代化,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正确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既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要扎实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中国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第一节 弘扬延安精神,确保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
第二节 乡村振兴更需要脱贫攻坚精神
第三节 讲好“黄河故事”,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第四节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论《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第五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六节 讲好新时代的文明乡风故事
第五章(9万字)
复兴伟业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彰显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一项伟大而光辉的事业,也是充满挑战与艰辛的征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既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又在各国共同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为推动世界发展繁荣、和平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大党、大国的大境界大情怀大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只有把共同富裕作为久久为功、动态发展的过程来认识,才能不断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要为人类社会谋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需要凝聚各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汇聚各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遵循,为各国人民团结合作奠定价值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要为人类社会谋进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与国际社会,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和决心。
第一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必然选择
第二节 中国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节 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第四节 唯有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景象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面貌,才能告慰脱贫攻坚英烈,才能如他们所愿
第五节 曾经“苦瘠甲天下”的甘肃摆脱贫困,见证着消除贫困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
第六节 中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门设立五年的过渡期,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是求真务实的政党
以上共计45万字、五个篇章、30节、30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