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 何长仁】
【浏览量 : 977】
宝民社区成立于1992年10月,隶属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办事处,管辖宝城24区、25两个规划区。辖区总面积0.4平方公里,总人口共11522户37262人(有户籍人口5320人,流动人口31942人,外来人口倒挂比例高达86%)。辖区内有商品楼70栋,私宅楼260栋,企业264家,商铺674户,出租屋9360间(套),是一个集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社区。
一、基本情况
2006年4月18日,宝民社区成立全国首个“驻社区党委”,2010年10月,“驻社区党委”在深圳全市推广,2014年,“驻社区党委”统一更名为“社区综合党委”,2016年,“社区综合党委”统一更名为“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下设委员7名(含非户籍委员1名),兼职委员3名,下辖党支部5个,服务和管理党员172名。
近年来,宝民社区在省、市、区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驻社区单位企业和广大党员干部及居民群众的参与配合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为目标,按照街道“一流精神、一流团队、一流干劲”工作标准,围绕社区打造“时尚综合型商圈、团结自治型家园、和谐创新型社区”发展战略(定位),积极探索“一核三元”社区治理模式,坚持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以服务创新为动力、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为辅助,凝聚各种力量参与社区建设,通过开展“美德社区”、“党建示范社区”、“志愿者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等创建活动,走出了一条共驻、共建、共赢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主要做法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优势和党组织引领示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宝民社区党委结合辖区企业多、社会组织多等特点,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做强做实党组织生活。
(一)打造“五个特色”。
1、成立全国首个“驻社区党委”。2006年4月18日,宝民社区成立全国首个“驻社区党委”,在不改变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将驻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团结凝聚到一起,实现了党建模式区域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组织多样化、人才培养多向化,变社区建设旁观者为参与者。同时,由驻社区党委搭建“党代表工作室”平台,推行党代表任期制,以党建创新引领社区治理体制创新,探索出一条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发展路子。2010年8、9月,时任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两次批示肯定“驻社区党委”做法。2010年10月,“驻社区党委”在深圳全市推广(目前已统一更名为“社区党委”)。
2、打造全国民族工作模范社区。通过制定“一二三四五”(即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社区和谐幸福”为目标,通过打造“两个阵地”、成立“三支队伍”、建立“四项机制”、突出“五个主题”,为生活和工作在社区的各族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工作机制,做好社区民族团结工作。2015年国家民委指定把宝民作为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现场会的参观点,2016年11月又作为全省城市民族工作现场会指定的唯一社区参观点,接待了副省长何忠友及来自全国各兄弟单位参观考察共84批次1700多人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委员买买提明.牙生等领导到社区调研时,也对社区的民族团结工作给予肯定。
3、打造“创新示范社区”。近年来,宝民社区相继成功培育和发展了科学技术协会、企业连心互助会、慈善帮扶协会、老年人协会等20个社会组织(其中备案的19个),它们以灵活的体制和多样的服务形式,充分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成为发展社区服务的重要推动力量。社区创新打造的“六个必访”关爱服务(即,重症病人重点访、生活困难及时访、生病住院随时访、居民病故两次访、天灾人祸马上访、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定期访)、“五进五帮五提升”创先争优机制、党建“十联机制”、“十个一”活动、“三工联动”等工作机制,有效拓展了社区服务范围、改善了服务质量、提升了服务水平。受到上级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2010年12月民政部《社区》杂志以《特色民间组织开启和谐社区建设之门》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宝民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成果;2012年4月17日《南方日报》以《宝民社区挖掘社会组织潜力——社会组织成为药品安全“大管家”》为题,深度报道了“社会组织能为政府帮大忙”的情况。
4、打造“美德示范社区”。社区以你在,我在,宝民志愿处处在”为口号和目标,创建了全市首个“志愿者社区”。通过制作彩色道德故事宣传版画、编制“美德榜”、“家庭美德录”和开设“美德论坛”、“社区事大家谈”评议以及开展“文明居民”、“文明家庭”、“文明单位”评选等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邻里文明公约”,有效培养了社区居民的道德风尚和文明意识,使得整个社区洋溢着“人人守诚信、时时扬美德、处处讲文明”的文明新风。
5、打造“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近年来,宝民社区通过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不断推进社区民主法治进程,以“四民主两公开”(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居务公开、财务公开)为重点强化依法治社区力度等方式,使社区干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使广大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形成了社区管理更民主、干群关系更融洽、辖区社会更稳定的良好局面。社区设立的“法律超市”,为社区居民和来深建设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专业的公益性法律服务;设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少数民族维权信息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调解家庭纠纷及维权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打造“六个亮点”。
1、推动“一核三元”社区治理模式。“一核三元”,“一核”即社区综合党委,“三元”即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善治理事会,“一核三元”治理模式即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善治理事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功能互补、共建共赢,推进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年来,社区党委通过开展“带头、发动、参与”三步走的工作举措,对社区关乎民生的实事、要事、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表决,较好地推进了7件民生微实事和43件民生实事的进展。比如,引入社会资金投资和建设通信管道将24区“三线下地”、还有闲置7年多的机关幼儿园翻新启用、24区历年逢雨必涝整体整治等问题。
2、设立党员“党容镜”。2016年,宝民社区党委将探索设立党员“党容镜”。“镜”指“党章党纪、先辈先进、民心民声”三面镜。通过开展“两学一照、两联一访”等活动,在党员心中树起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每位共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力争做到:时时处处能以党章党纪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为“镜”,规范自己一言一行;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能以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先辈先烈光辉事迹为“镜”,牢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在群众面前能自觉以群众满意度为“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心中的“镜子”树起来之后,还要求党员干部做到慎独,在无人监督时能自觉“照镜子”,不断检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正视和改进缺点和不足,自觉提高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人光辉形象。共开展主题学习活动8场次,推送党建信息72条;找回“失联”党员1名;配合做好接访活动16次,为群众解决问题145条;设立“党员关怀互助金”,筹集经费3万余元,慰问帮扶困难党员58人次;设立7个“流动党员服务点”,共开展活动12次,为群众解决问题76条。
3、推出“党员核能量”项目。针对党员主体意识淡薄,2017年,社区党委提出书记项目─“党员核能量”。通过实施“3122”党员质量提升计划,设置核能量积分标准,评定四级党员,颁发四色能量棒等措施,主抓党员的理想、信念、情怀、担当、党性修养和主体意识,提高党员质量,发挥党员正能量。使全体党员能够做到:遇是非,自觉刚正不阿;遇困难,自觉攻坚克难;遇诱惑,自觉坚决抵制;遇群众有难,自觉挺身而出;遇不良现象,自觉勇于斗争;遇问题缺点,自觉批评纠正。不断培养党员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为每一位党员补“钙”,让党组织更有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社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及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的热情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4、开设“党建大喇叭”。通过“网上推、书上学、党员说、广播放”等方式,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区动态、生活常识传到党员和群众中间,拓展党员网络教育服务功能,极大方便广大党员参与学习。共发放学习资料500份,推送党建信息100多条,开展“书记讲党课”、“老党员上党课”等主题学习活动8场次,张贴党建宣传资料60多份,播放党建宣传知识4期。
5、启动“社区党员邻里关爱送温暖”项目。通过打造“两个阵地”、建立“三项机制”、开展“四项行动”的举措,让广大党员积极主动为生活和工作在社区里的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拉近党员和邻里之间的感情。2016年被市民政局评为全市社区党员邻里关爱送温暖服务民政共建示范点之一。
6、启动“筑起一个爱的家--新生家庭全职妈妈援助计划”项目。通过培育项目讲师,组织为社区0-3岁婴幼儿新生家庭全职妈妈开展各类活动,使她们能够适应身份的转变,尽快融入到社区,并用自己所长、所学、所得影响孩子,帮助别人。该项目获得2016年“深圳市百佳市民满意奖”。
三、取得的成效
在社区党委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党代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宝民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科教进社区’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全国社区发展创新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等8个国家级荣誉和“广东省宜居社区”、“深圳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深圳市学习型社区”等200多项荣誉称号。迎接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国家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广东省副省长何忠友等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参观考察、学习交流活动1000多批次。社区的党建工作、科普工作、社会建设工作分别在中国社区发展协会首届年会暨社区发展论坛上(2014年6月)、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管理示范培训班上(2011年5月)、全国首次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现场会上(2013年6月)、广东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场会上(2011年8月)、广东省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现场会上(2012年11月)、深圳市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现场会上(2011年7月)作经验介绍和典型发言。《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宝民社区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