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重庆 | 武汉 | 长沙 | 天津 | 西安 | 成都 | 杭州 | 苏州 | 南京 | 东莞 | 贵阳 | 南昌 |

汇聚向善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美好家园共建计划”2024年总结会暨2025年启动仪式圆满召开

【发布者 : 张强】

【浏览量 : 10384】

【Time : 2024 / 12 / 30】

2024年12月26日,在深圳市民政局指导下,深圳市慈善会主办,龙湖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技术支持的深圳“美好家园共建计划”2024年总结会暨2025年启动仪式圆满召开。

深圳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肖卫国,市慈善会副会长、福田区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余惠强,市慈善会副会长、盐田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刚,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林振鹏,市慈善会副会长、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二级调研员叶征航,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黄奕,深圳市龙湖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张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郭云霞,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创始人宋庆华,福田区民政局四级调研员戴洪健,龙岗区民政局四级调研员黄彩莲,各区慈善会、爱心企业、行业组织的代表,“美好家园共建计划”11个试点街道相关负责人以及34个社区慈善服务项目负责人等嘉宾出席参加本次活动。

聚合力:慈善力量在行动,共撑“老小”“弱困”幸福伞

深圳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肖卫国表示“美好家园共建计划”2024年在提升社区慈善服务专业水平、培育高质量社区慈善示范项目、构建多元参与的慈善服务实施机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指出,要发挥慈善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并扩大慈善资源供给,建立可持续的社区慈善模式,打通“慈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社区问题的精准解决,提升服务质量。

市慈善会副会长叶征航指出,“美好家园共建计划” 是一次积极尝试,也是对深圳这座爱心城市的一次生动展现。未来深圳市慈善会将持续优化项目,重点关注“老小弱困”群体的需求,通过系统培训,提升慈善服务队伍的专业性和精准性,打造示范性、可复制的优质项目。

汇成果:回顾项目历程,共享经验成果

深圳市慈善会项目服务部部长王颖瑜

深圳市慈善会项目服务部部长王颖瑜对“美好家园共建计划”2024年项目成果做整体汇报。项目通过社区(村)环境微改造项目、优化提升弱困群体居家环境、资助开展社区慈善服务,回应社区慈善资源匮乏、社区非户籍群体服务不足、社区慈善服务人才需系统支持三大需求。截至2024年底,项目有效回应了社区中“老小”“弱困”群体的实际生活需求,搭建了“市/区-街道-社区”三级慈善资源协作机制,引入了一批社区慈善服务资源,培育了一批社区慈善力量和专业人才队伍。“美好家园共建计划”项目累计惠及深圳市 11 个试点街道,共开展 557场慈善服务活动,超过2.7万人次服务群体受益。

龙湖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梁晨介绍了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经验分享和成效。通过针对社区“老小”“弱困”等居民对包容性公共空间的需求,龙湖公益基金会配置了34项人性化关爱细节设计,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细节化的改造策略,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因地制宜地满足社区特定需求,提升了场地的使用率和社区活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社工发展中心项目主管冯雪则介绍了社区慈善项目技术支持策略与成效。项目组通过“监测督导”和“知识赋能”,保障项目成效和慈善服务质量。她指出,建立“服务标准”和“服务机制”是现阶段提升社区慈善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次活动还设计了展示区,集中呈现了 2024 年度 “美好家园共建计划” 的丰硕成果,涵盖社区微改造、居家微改造以及社区慈善服务三大实施板块。成果展示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常规的图文资料外,还特别展示了受益人亲手撰写的感谢信、充满创意的画作以及精美的手工作品,这些都生动地反映了社区中 “老小”“弱困” 群体对该计划的真实反馈,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深切感受到计划实施所带来的温暖与改变,直观地领略到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成效。

析经验:联动多方力量,打造高质量慈善服务

香蜜湖街道公共服务办副主任翁翩,分享香蜜湖街道如何通过“五善驱动·多元共融”,着力打造党建引领、机制顺畅、智慧赋能、服务优质、资源丰富、对标一流的民政民生服务综合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园山街道公共服务办社会事务办事员卢小莉则分享了街道从强化街道与社区、社会组织沟通协调,到“五社联动”发挥社会组织专业力量,通过激活辖区慈善资源,统筹“美好家园共建”落地3个项目,回应街道辖区非户籍“老小”“弱困”群体服务资源匮乏、服务专业力量不足的挑战。

随后,三位“美好家园共建计划”资助项目负责人分别代表儿童、老年人和弱困群体社区慈善服务项目分享项目经验和成效。

深圳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副总干事佃乾乾分享了机构在实施“认知症非药物干预支援计划”项目中关于“预防-支援-辅导”三个层面的社区老年人认知症专业干预模式。项目获得街道、社区关注和支持,团队参与撰写的团体标准《认知症老人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入选2024年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

深圳市龙华区新叶青年文化发展中心项目负责人卢文思分享了机构在开展“小当家·齐共建”儿童共创市集建设项目的经验。卢文思介绍了所在机构“社区就是儿童最好的课堂”服务核心理念,以及其如何以支持、协作、促进的角色,发展社区流动儿童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的能力和信心,并最终搭建社区可持续的儿童参与机制。

深圳市龙岗区龙祥社工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龚昌霞则分享了“有爱无碍之同行计划——园山街道残障人士社区友好服务项目”的成效 。项目从人文无障碍、信息和沟通无障碍、空间环境无障碍三个维度开展“社区友好”系列服务。通过以职康中心为平台,赋能辖区残障人士,培育社区居民和商家成为无障碍志愿服务队伍,促进残障人士社会融合。

参与本次活动的多位社区慈善领域资深专家学者也对以上优秀项目进行了点评。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认为,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如何重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连接。“美好家园共建计划”充分展现了多方链接为社区发展带来的成效,不仅推动社区自我治理,也能通过专业社工力量有效地激活社区资源,实现良性循环。

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黄奕指出,社区慈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多元化的需求和参与形式,“美好家园共建计划”不仅关注“老小弱困”群体,还特别注重如何通过社区的力量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未来,社区慈善项目应着眼于提供基础服务,更要注重赋能与关系建设,创造更多参与机会,推动社区的自我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创始人宋庆华指出,在“美好家园共建计划”下,不仅提升了“老小”“弱困”群体的生活质量,还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并为深圳社区慈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随后,深圳市慈善会副会长余惠强、徐刚,市龙湖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张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为2024年15个优秀社区慈善项目单位授牌,以表彰优秀项目单位在这一年里展现的创新服务模式和积极社区影响力。

深圳市民政局一级调研员肖卫国,为2024年度美好家园共建计划示范街道授牌,以展现示范街道作为标杆和榜样的引领作用。

谋发展:全面提质升级,支持多元项目落地

为进一步激发社区慈善的活力,探索社区慈善发展范本,深圳市慈善会郭云霞秘书长现场发布了2025年“美好家园共建计划”项目计划,并由到场嘉宾上台共同启动新年度项目。

据悉,2025年“美好家园共建计划”将以社区慈善服务项目资助计划、美好家园关爱服务包计划、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计划三个子计划为抓手,针对社区需求多样化、扎根社区专业服务组织少等痛点难点进行项目全面升级,加大“老小”“困弱”群体慈善服务项目资助,强化社区赋能,升级社区空间改造,丰富社区公益慈善服务内容和形式,提升社区慈善服务专业和质量,打造包容、友善的社区环境。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慈善事业中来,共同推动社区的繁荣与发展,一同在爱的传递中,携手前行,共同谱写更加美好的家园篇章。(张强 方跃)

责编:向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