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以“针”功夫诠释大医精诚仁心--兰西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张增臣的先进事迹

时间:2022-11-25

阅读:10751

编辑:admin

文本标签:

        张增臣,女,出生于1974年,黑龙江省兰西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学28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995年于哈尔滨中医医院进修,2005年解放军四六五医院进修,2009年北京世华针刀医院进修,2011年黑龙江中医大二院进修,2014年哈医大一院进修,2018年参加了黑龙江省骨干医师培训,擅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失语、失眠、颈椎病、腰椎病、头痛、眩晕、面瘫、三叉神经痛、风湿、类风湿、膝关节骨刺等疾病,对打嗝、蛇盘疮、小儿尿床、小儿斜颈有独特治疗方案。从事临床工作以来,她一直致力于针灸的研究和治疗,努力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多次受到院领导、同事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经过对针灸康复治疗进行认真研究和多来对广大患者的施术治疗,张增臣主任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自此以后,每接触一项新技术,她就扩散思维、潜心研究,结合自己的心得,熟练应用于临床。临床至今张增臣主任已经熟练掌握了针灸康复治疗技术,并大量应用于临床,均取得了满意治疗效果。凭借着她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再加上一股不服输的拼劲、闯劲和干劲,康复科很快在她的带领下日益壮大。不少患者来康复科就诊,是张增臣主任又重新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病是可以治的。看着患者激动的表情,她内心触动很大,因为她不单单是治疗他们身体上的疾病,还给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医乃仁术,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参加工作28余年,获得不少荣誉,这些荣誉的获得是对她工作的认可,更是促使她不断进步的动力。
       康复科治疗的患者说了他们的康复感受。朱广芳阿姨的老伴是一位脑梗塞患者,得病之初不能走路,语言表达不清,2022年4月份,经过康复科2个月的精心治疗,如今语言流利,健步如飞。同时朱阿姨自己也是一位漏尿患者,经过康复科盆底康复治疗3次,漏尿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老两口非常激动,现场送上锦旗,对康复科团队给予的精心治疗表示衷心感谢。

     小睿睿是一位10岁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右臂活动受限,不能抓举东西,经过康复科全体医护的精心治疗,如今右臂恢复效果非常好,同时还练就了双手写字的能力,拉拉锁、系鞋带等精细动作已能独立完成,小朋友高兴的在兰西县人民医院举办的医患交流联谊会上为大家唱了一首《听我说谢谢你》,表达了对康复科医生的感谢。

      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位脑梗塞患者,已经患病16年了,今年五月份来到康复科针灸推拿治疗了一个多月,明显有了效果,走路也吃劲了,张增臣大夫精心治疗,针对患者自身状况,走路左腿没有力气使不上劲,右手伸不开,耐心细致按着穴位一步步的治疗,外加烤电疗、蜡疗,张增臣主任针灸治疗以“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为辅”为基本原则,采用针灸与康复相结合,综合运用醒脑开窍针刺、电针、头针、腿针等疗法,以此改善患者血液状态,增加脑组织血流量;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她潜心专研传统中医学在临床医学领域的运用,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化的选穴。患者陈先生由于家里原因回去间隔了两个月后,又来到了兰西县人民医院康复科继续诊治,现在不但走路腿有劲了,张增臣主任还引导手拿住笔能写字了,这在没来康复科就诊前根本就不敢想的。患者家属如是说。
      面对这些需要康复的病人,以及家属渴望、迫切而又信任的眼神,心理的压力是可想而知,这种压力会引起她的挫败感,影响工作情绪。但她深知心态决定一切,只有适应这种压力,消除挫败感才能把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张增臣主任说,下一步康复科医护人员将继续以患者康复为目标,以提高能力作风建设,人文科室建设、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逐步把康复科做大做强,打造“有温度”的康复科,给更多的患者及家庭带来健康,带来幸福。
返回
相关新闻
改革与创新杂志社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工业区523栋7楼18室
粤ICP备2021012006号
手 机:13714988899
邮 箱:sz137170895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