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布谷鸟报道)第325期万贤汇人文沙龙于2025年9月20日下午在北京西城朗琴国际大厦1119会议厅举行。本期活动由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主办、北京万贤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承办,由资深商务活动主持人谭健仕主持,他对万贤汇人文沙龙举办23年的历史、本期活动内容和主讲嘉宾做了简要介绍。本期活动报名95人,实际出席82人,自2003年以来,万贤汇沙龙已经举办325期,总参加人数已达14928人次。
联合国80周年庆典特别策划陈放、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主任袁海燕、著名原创歌手张渼壹、国家开放大学研究员石知石、中国国家博物院郑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王星凯、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韩建婷、中国公安大学吴晓东、企业家日报新闻中心副主任雷志润、法治中国栏目监制张勇、人民周刊张辉、中国十大收藏家李长东、转业军人文艺爱好者姜涛、富响商贸王宗于、画家诗人词作家李振来、中华写龙第一人汪礼贤、亚太体育联合会副秘书长张流泉、内蒙歌手李嘉艺、湖南诗人南蛮、星光大道歌词获奖者何全兴、高级室内装饰设计师胡宇瞳、国学爱好者张勇、女画家李丽、古玩爱好者杨圣莲、字画收藏家王文泽、北京全玉良缘工作室张玉芳、春辉国际邮轮俱乐部武续宗、东城卫计委退休干部杨巧兰、钓鱼湾慢病预防和调理创始人余坦鑫、中红网书画家翟心、瑞丽玉雕师协会会长吴兆国、北京工业大学沈自友、知名心理咨询师李虹、北京米吉控股郝悠、吉祥新能源公司王镛熹、社区信托化物业管理彭星波、中央台美术总监梅丽琼、天津某画院院长牛卓、五老组织机构秘书长陈太平、歌唱家胡晓庆、中品新标品牌管理公司总裁刘永湘、北京福耀汽车玻璃经理朱向平、公益中国总编元振国、主任吴振龙、公益中国雷锋志愿团何松、张秀英、任齐志、梁旭青、音乐疗愈王伟、歌唱家胡晓庆、北京顺义美协李振来等嘉宾出席活动。
(参加本期沙龙的部分嘉宾合影)

著名词曲作家、资深音乐人王勇发表了主题《浅谈音乐创作感受》的演讲。王勇先生不仅在音乐创作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还拥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理解。他公开发布的音乐作品上百个,《寻》、《此一去》、《蓝的天空》等作品广为流传,深受大众喜爱。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带领听众走进音乐创作的艺术世界——从创作历程,到音乐创作的艺术特色,还有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的创新与传承,词曲创作的融合,旋律与节奏的把握,在面对音乐创作中的挑战时采取的对策等,还从音乐创作的技巧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
王勇谈到自己的最新力作《寻》,长达九分多钟的弦乐主题音乐作品,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技艺再次引发乐坛关注。《寻》延续了一贯的艺术追求,通过弦乐特有的抒情性与张力,构建出一个充满哲思与想象力的音乐世界。第一乐章的开篇,以低沉的大提琴独奏拉开序幕,宛如一位孤独的旅人在茫茫天地间启程。随着小提琴的加入,音乐逐渐展开丰富的层次,中提琴与大提琴对话式的交替出现仿佛与好友深谈,又仿佛与深交的情侣进行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交融。第二乐章转入明亮的调性,仿佛在黑暗中窥见一线曙光,弦乐群奏展现出磅礴的气势。第三乐章是乐曲的尾声,回归内心平静的音乐主题,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美。最后三十秒,音乐强度渐弱的处理尤为精妙,仿佛意犹未尽,如同深谈之后的好友渐渐远去的背影,留给听众无限遐想空间。整部作品深水静流、含而不露的风格展现出王勇对隐忍的含蓄美、生活意义的追寻与人生的思考。
在与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李笑天的互动中,他还谈到自己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情感经历和深度阅读体验中会产生创作的灵感,创作时的心情、情绪、思想冲击与变化等都会对乐曲的旋律、节奏、情调与风格产生影响。

著名禅意画家傅香以《画家傅香吕雅娇作品赏析》为题,给大家分享了她自己的创作体会,还有她女儿的作品赏析。傅香的法号妙荷,是一位有故事、带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她出生于书香世家甘肃敦煌,三岁受母亲传承绘画,她酷爱绘画艺术,半生过着与世隔绝的清苦艺术家生活,像个孩童,心灵一尘不染。她因为相信一个北京江湖文化人办画展的承诺,为了追要作品经费,意外地来到北京,在香山一住就是20年,尽管遇到过各色各样的人,但是她纯净、慈悲的菩萨心肠从未改变。1991年至1994年期间,随西北师大美术系王宠恩教授一行,到甘肃敦煌东千佛洞二窟,临摹洞窟墙壁上的古画《接引佛》。1995年至1997年在甘肃敦煌瓜州博物馆敬画巨幅壁画《观无量寿佛经变》现陈列于博物馆。1998年至2001年为敦煌书画院职业画家,作品在敦煌博物馆展出,并被世界各国友人收藏。2002年在北京故宫西门西华门首长大院作画,作品被中国美协主席肖峰和国家领导人李铁映、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收藏。2003年至2006年期间,被邀请参展第九届、第十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2004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国军事博物馆、朝阳文化馆举行画展,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求是杂志、香山杂志等媒体均有报道。2006年,傅香的12幅作品被中国邮政珍藏版发行。2006到2025年,她隐居北京香山修行作画,她写的古体诗录入在《中国诗词》里。她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徐悲鸿美术馆、国际艺术家联合会签约画家。

她谈到这幅纯毛笔手绘的作品《女娲补天》,画境描绘的是远古时代女娲娘娘刹那间抱起地球上的一块石头,飞向九十九层云天。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是中国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象征。她笔下的女娲相貌有点像唐朝的仕女,更像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女娲的纱裙用工笔线描、着色,颇有飘逸感、灵动感。正如她的其他作品一样,她画菩萨或者仕女图,都有祥云环绕,不经意的写意笔触所致,总有一种仙气飘飘、超越世俗的圣洁感。

傅香笔下的《南无观世音菩萨》这幅画是1994年赴佛国圣地敦煌东千佛洞二窟,从一千多年前的古墙壁画上临摹的粉稿,时隔30多年后的今天——2025年9月中元节这天,她才把色上完。她后期完成这幅观世音菩萨画作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她从父母在世画到父母离世,前后跨越31年时光,让她内心百感交集,顿悟人生如同一场梦,应该格外珍惜每一天平凡的日子。在北京香山的路上,她看见很多人给离世的长辈烧纸,她决定完成这幅画告慰已故的父母。

傅香的许多画都充满禅意,比如《放生图》、《禅香山》、《香山雪》等画作,透出山野之间空灵而错落有致的古松、青石、湖边芦苇、池中荷花与野草的禅意,与天上飘过的流云、交替日月星辰之间的那份澄明与清净跃然纸上。水墨写意作品《香山冬雪》的雪境透出稚嫩的童趣与笨拙的美感,北京香山的雪天,宁静的皇家园林的美触动了画家的灵感,寂静的瓦房顶上厚厚的白雪,远处苍茫的山峰,近处的青松枯树,白雪覆盖的茅屋,弯弯曲曲的栅栏,雪地上幽静的小路,两个穿棉袍的修行的母女,呈现出踏雪寻梅、闲云野鹤、天人合一的诗意美感。

傅香现场展示了几幅作品原件,并与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李笑天进行了简单的互动。对话中,她好像生活在魏晋时期的文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食人间烟火。虽然文化江湖骗子把她骗到了北京,但是北京20多年的香山隐居生活成就了她的艺术,她不仅不恨那个骗子,还对他充满感激,因为她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到几千里地之外的京城生活,让她有机会接触各界高人,甚至应邀在中南海和乾隆皇帝的书斋作画。她实现了由敦煌壁画的临摹者到工笔画到写意画的独立创作者,实现了由青葱文艺青年到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艺术家的转变。她甚至认为,农家烧煤做饭屋顶冒烟是违法的;生活中她除了手机之外,拒绝一切现代化用具,包括空调、冰箱等都不用,以清心寡欲、淡泊之心对待日常生活,不管他人出于什么目的与她交往,她都像一个孩子一样真诚地对待世人。她画画挣钱不多,但还时常买来鱼、乌龟放生,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菩萨心肠、慈悲为怀。

傅香是家族第三代画家,她的女儿吕雅娇是第四代实力派画家,受母亲傅香的熏陶,她三岁传承绘画艺术,一生酷爱画敦煌壁画中观世音菩萨、飞天、兰草、树木,主攻山水、仕女画。十二岁那年寒假,她跟妈妈在敦煌书画院敬画莫高窟壁画中菩萨,十八岁考入北京一个大学美术绘画,在校四年,美术老师常常将吕雅娇画的色彩,速描,速写,在校园绘画榜上展出,画风格逐显独特。吕雅娇大学毕业后当过一段美术老师,后来走上了职业画家之路,她画的香山冬雪、敦煌月牙泉、阳关、独钓寒江雪等作品,画面构图空灵,毛笔功夫非凡,笔墨浓淡干湿和观察事物的慈悲心,宣纸上大片留白,让收藏此幅画的人心突然间静下来。吕雅娇的水墨画《独钓寒江雪》是用毛笔手绘,具有古风的写意画韵味,意境空灵,画面大片留白,显示出画家在生活里修行,懂得放下的心境与情操。

吕雅娇的《敦煌莫高窟》,画面构图、用色都非常大胆,在构图的技法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一改她飘逸、娴静、淡然、简单的风格,画面布局拥挤,衬托出群山环抱中的古寺庄严与圣洁感。画中意境十分玄妙,佛教圣地敦煌莫高窟,在吕雅娇笔墨中神奇般显现,因为,她十二岁那年,跟着妈妈画的菩萨、飞天,就出自于敦煌莫高窟那些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壁画中的人物形像的内心充满了爱。
沙龙活动结束后是万贤汇音乐培训班。第一期声乐培训课程第三节课程《发声位置与气息训练》,由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李笑天辅导,主要介绍了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宋伶俐、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等歌唱家的发声方法,还有声音感觉、呼吸训练,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发声特点,并邀请知名歌手张渼壹现场用通俗唱法示范经典老歌《映山红》。学员感觉这种授课模式生动、活泼、有趣,现场练习,学以致用,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希望这个音乐培训班长期办下去。

在第十九期“六位一体音乐培训班”上,著名军旅音乐家罗华党介绍了他创立的音乐普及教学法。他把音乐学院的六门专业课合并为一门综合课,包括音乐欣赏、音乐理论、视唱练耳、音乐技法、即兴唱奏、音乐创作等,既可以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又可以让学员在练习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是一种快速普及音乐知识的好方法。(李丹青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