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以爱为笔,绘就乡村教育多彩画卷

时间:2025-07-29

阅读:1074

编辑:admin

文本标签:

时光匆匆,我们的支教之旅,宛如一颗投入乡村教育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浪花。这段时间,淮阴工学院“藜”我有“缘”支教团的辛迎春、李萍、杨艳、王雅清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连红军小学中与学生们一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同时为学生们带来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

作业辅导篇:点亮知识的灯塔

每天上学的前两节课,小朋友们都会在教室里认真的写作业。我们穿梭在课桌之间,耐心地解答着他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从数学的加减乘除到语文的字词句篇,从英语的词汇到世界的奇妙现象。

特色课篇:开启多样的课堂

1.百变扭扭棒课:编织创意的梦幻世界

百变扭扭棒课无疑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课程之一。当一根根色彩斑斓的扭扭棒出现在讲台上时,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在课上,辛迎春老师首先通过视频向孩子们展示如何用扭扭棒制作的各种精美小物件,如扭扭棒星星和小猫戒指等,孩子们纷纷跃跃欲试。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仅学习做老师教的星星和小猫戒指,而且尝试着做“火柴人”等有意思的物品。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满足和快乐,我们也被他们的创意和热情所感染。这堂手工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小小的扭扭棒中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梦幻世界。

2.谜语课:开启智慧的趣味之旅

谜语课就像一场充满惊喜的寻宝游戏,而这场游戏由李萍老师带领孩子们在一个个谜语中寻找着智慧的宝藏。随着课程的推进,谜语的难度也逐渐增加,有动物谜、城市谜、成语谜等。孩子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他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孩子们打开了智慧的大门,让他们在趣味谜语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3.手势舞课:舞动青春的活力节拍

手势舞课为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杨艳老师选择了一首欢快、积极向上的歌曲《good time》。杨老师先向孩子们展示了完整的手势舞动作,那灵动的手指、动感的节奏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接着,杨老师开始分解动作,一步一步地教孩子们。一开始,有些孩子动作不太协调,显得有些笨拙,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地跟着老师练习。经过反复的练习,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动作要领,动作越来越流畅,越来越整齐。当音乐响起,孩子们跟着节奏欢快地舞动着手指。这堂手势舞课,不仅让孩子们锻炼了手部协调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让他们在舞动中释放青春的活力。

4.电影鉴赏课:在欢笑中领悟成长真谛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王雅清老师安排了电影《没头脑和不高兴》鉴赏课。电影中,“没头脑”做事丢三落四,“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他们闹出了许多让人捧腹大笑的笑话。孩子们看得哈哈大笑,笑声在教室里回荡。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孩子们也逐渐意识到“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行为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后果。电影结束后,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对电影中人物和情节的看法。孩子们积极发言,纷纷表示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一个做事认真、有礼貌的好孩子。

5.绘画课:描绘心中的五彩世界

绘画课是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窗口。辛迎春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绘画工具。孩子们拿起画笔,沉浸在绘画的乐趣中。有的孩子画了一棵坚韧的小树;有的孩子画了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还有的孩子画了一朵美丽的彩虹云朵。看着孩子的画作,我们仿佛走进了他们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

6.非遗甲骨文粘土课:传承千年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别开设了非遗甲骨文粘土课。杨艳老师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意义,让他们了解到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接着,我们教孩子们用粘土制作甲骨文。孩子们对这种新颖的创作方式充满了兴趣,他们认真地听着我们的讲解,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甲骨文的形状和结构。然后,他们拿起粘土,开始动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甲骨文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制作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这堂粘土课,实现了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学习甲骨文,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感想篇:老师我想对你说……

我们让孩子们写下对这几天上课的感想。看着孩子们那一篇篇充满童真和质朴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欣慰。

张可欣小朋友说:“觉得这里的老师很温柔,性格很好。上的课很有趣,在这里上补习班的学生都很喜欢那几个老师。”

陶雨童小朋友写道:“我贪恋每一个老师那温柔的眼光,我贪恋每一个老师那和蔼可亲的声音,正因为这些,形成了我在本次补课最深的感悟。”

看着孩子们的感想,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支教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和喜爱。这些纯真的文字,就像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支教的决心。

支教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虽然支教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到他们那一声声真诚的感谢,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未来,我们会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乡村的孩子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镇宣办)

返回
相关新闻
改革与创新杂志社
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工业区523栋7楼18室
粤ICP备2021012006号
手 机:13714988899
邮 箱:sz13717089581@163.com